第1090章 意外的惊喜(1 / 2)

第1090章 意外的惊喜

“陛下请看!这是臣等在莫桑比克收集的一些物品。”王夫之拿出带入宫中的几件东西呈上,一旁的卢九德上前取过,略微查看了下后双手捧着送到了朱慎锥的面前。

朱慎锥仔细看着,这几件东西仅仅只是不怎么起眼的破瓷片和一些杂物,下意识拿起一片瓷片看着,当他看清瓷片的另一面时不由得轻咦了一声,因为在上面不仅有着汉字,还有着永乐的年号。

“还真是永乐的瓷器。”朱慎锥笑道,不过他又道:“仅仅几片瓷片也算不得什么,当年郑和下西洋时同时也肩负着贸易之责,随船携带了大量货物,其中就有不少瓷器,这些货物沿路出售后被西方商人一路向西贩卖,部分流落到当地也是有可能的。”

“陛下,臣还有其他证据!”王夫之当即道,他仔细把自己当初是怎么发现这些瓷片,又是怎么和郑鸿逵等人让对方带自己回部落,然后去部落询问情况,察觉到这个部落和当地的其他部落的不同,不仅是容貌还是生活习惯,甚至连居住的房子造型等等都有着大明的影子。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这个部落附近发现了一片墓地,墓地虽时代久远,但依旧能看出大明传统墓地的模样。而且还有一件物品更能证明,这就是他们在墓地无意发现的一枚当年郑和船队所属军官的腰牌。

这时候朱慎锥才留意到那堆破瓷片中的确有一枚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金属牌子,他刚才也没细看,现在再拿起来仔细瞧着,当依稀分辨出上面的字迹后,朱慎锥的表情顿时就凝重了起来。

假如仅仅只是些破瓷片,的确不能证明什么,就如同朱慎锥所说,当年郑和下西洋时带了大量货物,其中就有数量巨大的瓷器。莫桑比克虽在非洲,但离着中东并不远,而郑和船队记录中的确抵达过红海,这么算起来在红海出售的瓷器被西方商人携带途径非洲前往欧罗巴的路上遗留些破损的在当地很是正常。

但现在有了这个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枚腰牌可是军中之物,是大明军方低级军官的身份证明,完全可以代表所持有人的身份。这种身份证明古来就有之,直到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军中还在沿用。比如现代军队中所携带的士兵牌等等道理是一样的,这枚腰牌的出现绝对可以证明当年郑和船队的确有人沦落在了莫桑比克,并且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最终渐渐老去被埋葬了这片土地上。

而王夫之所提及的这个部落的面貌和生活习惯等等也从侧面证实了这点,哪怕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先进的dna检测手段,仅凭这些佐证基本可以证明这个部落应该是郑和船队的后人了。

“没想到两百多年过去,居然会有当年郑和船队后人存在,我大明的子民如此流落海外……。”抚摸着手上这枚腰牌,朱慎锥不由得感慨道。

而在他的身边,太子和宋王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他们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现,看着摆在面前的那些瓷片,还有被朱慎锥握在手里的那枚腰牌,心中极为惊讶。

“父皇,儿臣以为既然有这枚腰牌,应当核查一下腰牌的主人究竟是谁。这不仅是我大明子民,更是我大明军中的胞泽,如能查实腰牌归谁所有,就算无法把葬在当地的遗骸运回大明,令其魂归故里,也能让人得知先辈事迹,令后人宽慰缅怀了。”

太子突然开口说的这番话让朱慎锥微微颔首,太子说的没错,腰牌的主人是大明的子民,更是大明的军士。当年不远万里跟随郑和出海,却再也没有归来,尸骸流落海外,无法魂归故里,而今就留下了这枚腰牌。

作为大明的皇帝,虽拥有这个天下,但唐太宗李世民有句话说的好,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先辈的功绩不能如此被埋没,而应该妥善处置。何况如今大明已开始着手走向海洋了,海洋才是未来大明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这种时候,这枚腰牌和腰牌后面所代表的人物包括背后的故事是值得宣传的,如果这件事做好了对于之后的海洋政策包括对大明军方的忠诚都是有莫大好处的。

“太子说的有理,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一定要好好查实,寻其后人,妥善安置,以慰我大明先烈英灵!”

“是!”太子应了声,郑重从朱慎锥手中接过这枚腰牌。

把腰牌给了太子,这件事也让太子去做,但最终能不能查到腰牌持有人的真正身份朱慎锥却不看好。毕竟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当年的人早就化成了黄土,而大明官方这边的记录也不可能遗留下来,更难核查这些两百年前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