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虎和林飞鹰完全没有意见,表示一切听娘的安排。
林老虎甚至在听到老娘说去村长家舂麦子不方便时,还拍着胸脯说下晌去前村石匠家里,去运个大石臼回来。
林飞鹰也赶忙道:“既大哥去买石臼,我下晌就去丁庄的窑上看看,娘需要啥样的陶盆和陶罐,我去找窑上的老师傅定做烧制。”
“不用陶罐,就咱家里陶盆那种样式大小就行,你同老师傅说,就说咱们买陶盆是为了发酵东西,你让老师傅帮忙把配套的盖子也烧出来。”
林飞鹰点点头,继续问:“娘,那烧多少个,也不知去窑上定做的陶盆,比起市面上卖的,是便宜些,还是贵一些。”
这个梁青娥也不知道,不过市面上大陶盆二十文一个,她这又要求得烧出盖子,应该会贵上一些。
“先烧五个出来。”梁青娥说完,便把家里一应陶盆陶罐陶瓮的价格说一遍,让林飞鹰到时瞧着讲价。
吃完饭,林老虎套上牛车,就往邻村去买大石臼了。
林飞鹰也没耽搁,带上老娘给的银钱,也往丁庄去定制陶盆。
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去的,梁青娥想着林耀也有十三岁了,很该多历练些人情世故,便让林飞鹰带着林耀同去。
家里两个劳力出门后,妇人们也忙活起来。
地里还有一些小活需要收尾,陈秋莲和秦兰花略歇了歇,就又扛着钉耙铁锹,去了田里。
大毛妮和二毛妮一人喂猪喂鸡,一人刷锅洗碗。
至于乐宝几个小的,则去了橘林捉虫。
梁青娥正打算出门转转,瞅瞅河沟边山脚下辣蓼草的生长情况。
一抬头,就见一个面容苍老的老妇步履缓慢走了进来。
她赶忙迎上去,“大嫂子来了,快进屋里歇歇。”
来人正是赵铁锤老娘,因娘家姓孙,村里人都叫她孙婆子。
孙婆子生赵铁锤时,年纪已经很大,虽赵铁锤比林飞鹰还要小个两三岁,然按照辈分,梁青娥还得叫孙婆子一声嫂子。
孙婆子把一个小布口袋塞梁青娥手里,直接道:“我是来送粮食的,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就不歇了。”
许是觉着自己语气有些生硬,她又补一句:“你家这麦仁糟做的又香又甜,聪聪爱吃的很,她好几天没咋吃饭了,今儿这麦仁糟,她足吃了小半碗。”
梁青娥听她说起孙女,也想起先前在村口的时候,似乎听到谁说聪聪这小姑娘胃口不大好。
她把孙婆子让进屋里,问道:“聪聪这孩子怎么了,我三月时还看见她和几个小女娃在河边掐薄荷草,说要带回家做凉拌菜吃,瞧着乖巧的很。”
孙婆子眼睛倏地就红了,“孩子麦收后病了一场,将养了小半个月才算好。”
梁青娥吓了一跳:“什么病,怎么养这许久才好,咱们一个村住着,我竟没有听说。”
“咱们离的远,你一向又不往村里走动,我怕旁人胡猜八道,就告诉铁锤莫要往外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