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银河制药登顶(1 / 2)

第474章 银河制药登顶

七月初,一则新闻突然在国内互联网里爆红,迅速登上了诸多内容平台的热搜前列。

这是一份分析机构统计的全球主要医疗领域的企业的营收报告,并列出了当年度的全球前十大药企。

榜单上的其他九家公司就很正常了,都是久负盛名,在全球范围内都享受卓越声誉的全球性药企,而且都是清一色的上市企业。

但是在这份榜单里,却是有一家非上市公司,这公司还非常年轻,创立至今也不过数年而已。

同时这也是唯一一家华夏药企!

最后,该公司直接名列全球药企营收第一,以夸张的五百六十亿美元营收,力压其他药企成为了全球营收最强的药企!

它就是‘银河制药’!

在这份报告里,银河制药依靠‘希罗克达’这一款广谱抗癌药物,在17年里疯狂获得了超过五百三十亿美元的营收,再加上过去一两年收购了国内外的十多家药企或医疗设备厂商,这部分收购企业也贡献了大概三十亿美元营收。

最终,银河制药依靠五百六十亿美元的营收成为了全球第一药企!

当然,这个营收是第三方统计机构分析整理出来的猜测数据,并不是银河制药自己公布出来的数据……银河制药乃是一家非公司,同时还是属于非常独特的银河生命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并不对外披露详细的财务报告。

所以外人对银河制药在过去的一年里,到底赚了多少钱并没有一个太过准确的概念。

人们都知道银河制药旗下的希罗克达火爆全球,已经陆续登陆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并且已经在数十个国家或地区里正式获批上市,但是具体营收多少人家银河制药不说,外人也不知道啊!

如今,有第三方的分析机构通过搜集整理大量资料,推测出来了银河制药的营收至少在五百六百亿美元以上,这让人们对了银河制药一个更加清楚,同时也是极为震撼的认知。

希罗克达竟然如此夸张,而银河制药竟然这么赚钱

而事实上,的确如此……甚至第三方的预估数据还要更低一些,实际上徐申学收到的银河制药的财务报告里,该公司在去年的营收已经超过了六百亿美元。

希罗克达这款超级药王,在各国市场上大杀四方,根本就没有对手!

在现有的十六种癌症适应症里,该药就是首选用药!

此外,在部分研究性医院里,已经有不少医生也会展开研究,把希罗克达用于其他癌症患者,部分癌症也能够获得疗效!

甚至,还有会非适应症的其他癌症类型的癌症患者,也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方式,干脆自行购买希罗克达服用,其中有一些还真的有效。

希罗克达目前的十六种适应症,只是希罗克达之前的临床实验里被证明有效的实验而已,而希罗克达自己本身也在进行更多针对其他癌症类型的临床实验,只不过临床实验的结果需要时间而已。

搞到现在,希罗克达甚至成为了几乎所有癌症心目中的圣药……实际上它并不是,在银河制药自己的临床实验里,已经证明了希罗克达对很多种的癌症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疗效。

同时其临床上实验也证明了,希罗克达对中央神经系统肿瘤没有丝毫效果,实验患者服用该药后,没有丝毫的改善情况……

鳞癌类型的癌症,则是存在着差异化,部分癌症有效果,但是部分没有效果,很难解释为什么。

最后对于淋巴瘤类型的癌症,效果也差强人意,只对其中的少数癌症有一定效果,但是对大部分淋巴瘤类癌症并没有明显疗效。

目前来说,按照银河制药展开的这两年的临床实验研究里,发现希罗克达对腺癌类型的癌症效果最好,前期的十六种适应症也是清一色的腺癌类型,同时很多研究型的医生进行的临床实验里,也是针对非适应症腺癌为主。

都是癌症,但是为什么对不同病理的癌症,存在治疗效果差异,有的有效果,有的没有,甚至对同一种病理的不同癌症,都存在治疗效果差异……对此,银河制药的研究人员迄今而至,依旧无法解释这一情况!

但是不管怎么说,希罗克达依旧是目前全球里效果最好,适应性最广的一款抗癌药物。

而这也导致了希罗克达去年开始,陆续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上市销售后卖爆了。

不同地区里,一个疗程,即一盒三十粒的希罗克达,医保内售价数万美元不等,医保外价格则是更贵,有的地方甚至超过十万美元。

具体医保外价格,这个要和银河制药和当地的医疗保险公司的价格谈判。

而医保外价格,则是看当地的关税,经营成本这些。

如此昂贵的药物,销量又这么大,这也就导致了单款药物在全球疯狂卖出去了五百多亿美元。

进而把银河制药,直接推上了全球第一药企的宝座……当然,这个第一只是单纯指营收,实际上在企业员工数量,产品数量,业内影响力等等诸多方面其实都还跟不上的。

毕竟银河制药,极度依赖希罗克达这一款药物,其他药物或医疗设备的营收非常小,全部加起来也才三十亿美元左右……而且基本都是收购来的企业所贡献的营收。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这种营收结构是不健康的,甚至是极度危险的,一旦希罗克达出现了什么问题,或者迎来了同样的广谱抗癌药的竞争对手,营收就会迅速腰斩,进而导致企业崩盘。

对此,徐申学去年的时候就给银河制药敲定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研发更多类型的新药,仿制一些市场需求大的专利过期药物,同时展开医疗设备,耗材等领域的研究。

银河制药去年,疯狂收购了十多家不同类型药企或医疗设备企业,也是基于这个战略。

如今看来,效果有一些,但是不大。

银河制药方面的ceo方玉林道:“去年的时候,我们一边自行展开诸多研究项目,一边通过收购现有的企业,接管他们的市场以及研究项目,累计已经展开了一百多个重点项目,研发开支在去年的时候达到了一百二十亿美元,占据营收支出的百分之二十。”

“但是因为时间比较短,短时间内还没有出现太明显的研发成果!”

“但是前景还是有的,尤其是在医疗设备领域,我们的ri设备项目组,利用了智云那边的超导材料技术优势,在去年的时候费了二十多亿美元收购了国内的一家ri医疗设备厂商,随后我们对该子公司进行了整顿,并新投入了二十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研发!”

“目前我们的ri项目的研发进度比较顺利,预计今年秋天就能够向市场推出来了全新一代的改进型3.0t核磁共振系统。”

核磁共振设备里经常用多少t来代表多少技术水平,不用深究,可以简单理解为多少代!

“新的3.0t系统采用了智云集团旗下的kt120超导材料,其零下一百二十度的超导特性,能够让我们的核磁共振系统的后续运行成本优于其他其他厂商的产品。”

“同时我们还大幅度优化了供应链,引入了大量仙女山控股,柳河投资旗下的部分供应链企业,在质量控制,成像质量以及制造成本上都得到了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这一套的3.0t核磁共振系统,在技术上已经做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是我们的成本更低,售价也会更低,性价比会非常好,其市场前景会非常良好!”

“同时,我们也把这一系列的技术进步,新材料逐步应用在其他成熟平台上,如1.5t的核磁共振系统,以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具备更好的性价比!”

“上述的1.5t以及3.0t的核磁共振系统,也是目前核磁共振市场上的主流设备,国内外需求量非常大,我们预计后续出货量会比较大!”

“除了对成熟产品的技术升级改进外,我们的研发团队也在研发5.0t核磁共振系统以及7.0核磁共振系统!”

“技术部门的反馈是,目前5.0t核磁共振系统不存在什么实际性的技术难题,目前虽需要做的是系统的设计以及整合,这需要一些时间,我们预计在明年就能够拿出来商用品!”

“同时我们还在展开最前沿的7.0t核磁共振系统的研究,这方面有些技术难度,但是我们的科学家表示同样不会有什么不可跨越的技术难度,只是系统的设计和整合更加复杂并麻烦,所需要的更多一些,也许两年,三年就应该能够拿出来首台样机!”

“当然,考虑到未来7.0t乃至5.0t的核磁共振系统因为价格昂贵的因素,只能用于医疗科研领域以及少部分医疗实际应用,预计销量不会太大,所以目前我们的主要研发力量还是集中在1.5t还有3.0t这两个项目上!”

“毕竟这两个级别的核磁共振系统才是市场主流,合起来能够占据百分之九十九的市场份额!”

“而这方面,我们是有极大的技术优势的,首先,我们使用的是智云集团独家供应的kt120超导材料,我们已经和智云集团签署了在核磁共振设备领域里的kt120材料的独家使用权协议,这种材料能够让我们的核磁共振设备获得更好的性能,更低的运行成本!”

核磁共振是非常耗能的,比如比较常见的1.5t核磁共振系统,要产生1.5特斯拉的磁场,这就需要超导材料在超导情况下产生强大的磁场。

而超导材料需要极低温才能够获得超导状态,而维持低温,就需要功率强悍的制冷系统,或者说散热系统……其实都一个意思。

而众所周知,制冷或散热系统其实很耗电的,大家夏天常用的空调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而核磁共振需要维持超低温,这散热系统是非常耗电的。

而kt120材料带来的好处,就是不需要那么低的超导温度,散热系统负担压力没那么大……说白了,可以节省电费!

别觉得节省电费似乎不太行,核磁共振一开起来,每天电费都得一千五左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按照十年使用寿命来算,电费都得五六百万。

而一台1.5t的核磁共振,价格也就千万左右。

所以如果能够节省电费,按照十年使用寿命来算,能够节省两三百万的话,那么也能够具备相当大的性价比优势。

方玉林继续道:“当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还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图像进行深入的处理,以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

“此外,作为配套服务,我们公司近期将会向市场推出一项全新的人工智能判别核磁共振图像的技术,我们正在收集大量的核磁共振的图像资料以及判别资料,以对我们的图像医疗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我们的医疗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对核磁共振图像的人工智能识别,为专业医疗人员提供辅助性的建议!”

“这一套系统,我们将会在后续搭配我们的核磁共振系统一起推向市场,这一块上预计能够为我们我们的核磁共振设备带来额外的技术性优势!”

方玉林说到这里的时候,重点解释起来了银河制药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里也会掀起一番新的技术革命,这一点在yun ai以及gtai的陆续大规模应用都能够看的出来。”

“我们公司,现在也在今年年初新发布的gtai3的基础上,开始部署训练我们的医疗人工智能!”

“我们预测,医疗人工智能系统,将会为我们公司提供新的营收增长!”

“当然,大量医疗数据的收集以及后续训练也需要时间以及成本,我们已经和国内的五十多家大型医疗进行了合作,以收集进行训练!”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其实早就有了,智云集团发布了yun ai后,就有很多人会向yun ai咨询相关的医疗问题,yun ai也会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给予参考性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