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万物皆可(2 / 2)

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智云集团的yun aig的显示模块是“icroled加全彩衍射光波导技术。”

而不管怎么说,新冒出来的这些华强南的ai眼镜,还真的引起了一番浪潮……因为推出的非常及时,吃下了最肥的一口肉,可没少赚。

而其他小作坊一看,就更忍不了了:大家都是混华强南的小厂商,他们行,我也行啊……

于是乎一窝蜂跟着去搞了。

不过也不都是做ai眼镜,有些人还是眼光比较高,脑子比较灵活的!

这老套,本来都没啥市场的ar眼镜内置一个yun ai接口,就摇身一变成为了ai眼镜,那么其他智能终端是不是也能这么搞

比如蓝牙耳机加个语音控制,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ai耳机

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等运动,健康领域的产品,加个语音控制,接入yun ai,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ai产品

就算是人工智能眼镜,也不是非要在眼镜里内置yun ai以及芯片,算法啊……完全可以充当蓝牙连接的显示器用,其他功能都放在手机里嘛,这种做起来技术难度就很低了,随便来个小作坊都能搞。

——————

万物皆可ai!

这是最近华强南市场上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

甚至严格来说,并不是最近才出现,实际上去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出现了这些搭载了yun ai接口的一些所谓ai产品,只不过还没有形成浪潮而已。

真正引起浪潮的还是智云集团推出了yun aig,引爆了人工智能眼镜市场后,又延伸到了其他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里。

所以,最近一个月里,华强南里的诸多档口纷纷摇身一变,成为了主卖各种人工智能产品的商家。

各种打着ai名头的硬件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看了都震惊……当然,实际上这些东西都很鸡肋。

目前人工智能终端硬件市场上,唯一比较靠谱的还是人工智能眼镜。

毕竟前头已经有智云集团打样了,市场浪潮已经起来了,他们要做的就是跟在后喝上那么一口汤。

上述这些是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常年混迹于华强南市场的企业们的做法。

而众多大型企业的路子又不太一样。

他们自然也是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应用这一块,但是也不能和那些小公司们一样挂羊头卖狗肉,随便弄个语音控制上去就说自己是人工智能产品了,他们多少还是有些追求的。

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是最新的风口,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现在都必须杀进去。

只是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定位不同,核心产品不同而进行了不同的变化。

世界第四大智能终端厂商威酷电子,很快就对外宣布,他们正在研发一款划时代的人工智能眼镜,预计采用顶级芯片,顶级显示技术,性能一流并搭载顶级人工智能模型,最迟半年时间就能和大家见面。

说白了,就是找华星科技采购icroled屏幕,然后又找国内的供应链厂商订购单色衍射光波导硬件,至于全彩衍射光波导,这是智云集团的独家技术,暂时不对外供应,哪怕威酷电子是兄弟厂商也没办法获得。

然后威酷电子再找智云半导体订购lc1芯片,再弄点电池,其他的乱七八糟的硬件一组装,然后再接入yun ai接口,这东西就成了嘛!

说简单其实也挺简单的!

紧接着,第一梯队里的智能终端厂商大米,也迅速宣布了他们的人工智能眼镜计划……路子和威酷电子不说一摸一样吧,但是也是大差不差,甚至连供应商都是同一套。

业内一些知情的人看了这两家公司的计划,也是挺无语的,到时候这两家做出来的人工智能眼镜产品,估计也就只有外观以及logo不一样……其他核心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

此外最近几年也在智能生态领域里逐步发力,但是更注重于中高端发展的华威,也是宣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眼镜计划,只不过他们的计划要更深入一些,准备自研或者拉着供应商一起搞诸多核心技术,包括芯片以及衍全彩射光波导技术,同时也准备采用他们自行部署的gtai2人工智能大模型。

但是这么搞的话,那么想要做出来产品就很难了。

但是难也要搞,毕竟他们的主要竞争力就是一些自研的关键技术,在技术领域里虽然远不如智云集团,但是也算是国内第二了,他们还是有这个底气搞自研的。

尤其是在芯片设计领域里,他们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技术还是很不错的,他们的手机很多都是采用自研的soc芯片以及通讯基带呢。

甚至他们都还在尝试搞服务器gpu算力芯片,但是这个难度更大,他们一时半会的想要做出来也不容易。

但是只要设计问题搞定了,哪怕生态不行也可以自用啊……智云集团的算力芯片卖的太黑了,一万多元成本的apo4600显卡,竟然卖十五万!

如果华威那边能够自己搞出来算力卡,这样就能够在未来的人工智能训练以及部署上节省一大笔资金。

而且自研芯片,也不用担心被卡代工……国内就有个智云微电子呢,虽然该晶圆厂也是智云集团旗下企业,但是一向来还是很遵守商业规则的,其代工业务是常开了面向全球客户。

其客户是遍布全球各地的,哪怕是ad都是智云微电子的客户之一,而华威更是智云微电子代工业务的核心客户之一。

华威的历代手机soc芯片以及通讯基带芯片,都是智云微电子代工生产的。

基本上,智云微电子的先进工艺的稀缺产能里,除了满足集团自用先进芯片外,排在第二有限序列的就是华威了。

如等效十纳米工艺这种目前最顶级的先进工艺,智云微电子这边的产能很稀缺,前期主要满足集团自用的s803芯片的生产需求。

但是在一月份开始,随着s系列手机的销量逐步平稳,芯片需求逐步减缓后,智云微电子这边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智云半导体专门外销,为威酷电子以及大米,ov,lg等客户提供的w1006芯片。

同时也为华威代工生产他们自研的旗舰芯片。

其进度,并不会比高通找四星代工的等效十纳米芯片830更慢。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春天开始,将会陆续有新的安卓旗舰机型,搭载智云半导体的w1006芯片或高通的830芯片以及华威的同级别芯片的,并上市销售。

而高峰期,预计会是今年秋天……理由也很简单,秋天的时候智云微电子这边的等效十纳米工艺产能会因为s803芯片的大幅度减产,而腾出来足够多的产能用于生产w1006以及华威的自研芯片。

而四星那边的等效十纳米工艺的产能,预计也会从现在的小规模试生产阶段逐步加大产能,在五六月份的时候提升到比较大的产能,最后满足骁龙830芯片以及四星自研芯片的需求。

只不过到那个时候,智云的手机和水果的手机,已经开始用上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芯片了。

目前的智云微电子以及隔壁的台积电,都在奋力解决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良率以及产能问题。

甚至具体来说,智云微电子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技术推进上,还领先了台积电不少。

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技术认证时间上,智云微电子至少领先了台积电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时间差距可不是那么容易缩减的。

按照双方公布的时间进度表,智云微电子最迟在五月份的时候就能够大批量交付s903芯片,这些芯片将会用于全新一代的s18系列手机的生产,让s18系列手机能够在预期的八月份里顺利召开发布会并上市销售。

台积电那边呢,因为进度落后,最近一大群技术人员进入了疯狂加班的模式,就是为了确保不耽误水果公司的九月份的新产品发布会。

在等效七纳米工艺上的竞争上,双方还是比较激烈的,不激烈也不行啊,这背后影响的可是双方各自的旗舰产品的销售呢。

智云集团想要继续把水果压下去,进一步挤压其他海外市场上水果手机的生存空间,而水果也不敢坐以待毙,正在奋力防守乃至反击。

——————

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剧烈波澜以及芯片工艺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其他领域所引起的关注就不大了。

智云集团其实还在一月份召开了新产品发布会,发布了新一代的cpu芯片以及全新一代的的yun book,但是这些都是基于正常更新换代的结果,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甚至18年款的yun book在外观上和之前的17年款都没啥区别……而cpu芯片的性能提升也不大,因为这一年智云集团的推出的一系列cpu产品,依旧是采用十二纳米工艺,性能有所提升,但是不大。

这一方面是等效十纳米工艺的产能紧张,另外一方面是cpu领域里的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以及ad,他们也还停留在12/14工艺节点上,也没用上等效十纳米工艺。

竞争对手都摆烂了,智云集团自然不会费巨大的成本再搞一个注定是过渡工艺的等效十纳米工艺的cpu芯片……性价比太低了,没必要。

所以这一年的cpu产品发布以及新的yun book的发布,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不过这并不影响yun book的销量。

发展到现在的yun book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商务本品牌,很多人购买智云的十三寸以及十四寸的笔记本都不是奔着性能,性价比这些因素来的……而是奔着品牌,质量做工,便携,超长续航,时尚外观等因素来的。

只要在性能上维持一个主流水平,那么智云集团的yun book13/14就不愁销量……当然受限于大市场的容量,也很难再大幅度增加销量了。

智云集团里的pc产品,已经和手机,平板,智能手表产品一样进入了比较稳定的时期……说白了智云集团的传统智能终端业务,基本上已经到天板了,接下来的主要精力并不是追求继续突破销量,而是追求稳住销量为主。

传统智能终端业务到了天板,传统半导体业务也差不多到了天板。

这也是最近两年,智云集团费尽心思要在人工智能领域里进行突破,然后搞机器人,搞算力芯片的缘故……

寻求新的营收以及利润增长点!